TCP/IP 教程
您的瀏覽器與服務器都在使用 TCP/IP 協議
瀏覽器與服務器使用 TCP/IP 協議來鏈接因特網。
瀏覽器使用 TCP/IP 協議進入服務器,服務器使用 TCP/IP 協議來發送 HTML 到瀏覽器。
您的 E-Mail 使用 TCP/IP 協議
您的電子郵件也通過 TCP/IP 協議來發送和接收郵件。
因特網地址是 TCP/IP 協議
因特網地址比如 "42.120.45.233" 就是一個 TCP/IP 協議。
瀏覽器與服務器使用 TCP/IP 協議來鏈接因特網。
瀏覽器使用 TCP/IP 協議進入服務器,服務器使用 TCP/IP 協議來發送 HTML 到瀏覽器。
您的電子郵件也通過 TCP/IP 協議來發送和接收郵件。
因特網地址比如 "42.120.45.233" 就是一個 TCP/IP 協議。
century
zhs***[email protected]
網際互聯及OSI七層模型: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
物理層
作用:定義一些電器,機械,過程和規范,如集線器;
PDU(協議數據單元):bit/比特
設備:集線器HUB;
注意:沒有尋址的概念;
==========================================
數據鏈路層
作用:定義如何格式化數據,支持錯誤檢測;
典型協議:以太網,幀中繼(古董級VPN)
PDU:frame(幀)設備:以太網交換機;
備注:交換機通過MAC地址轉發數據,邏輯鏈路控制;
===========================================
網絡層
作用:定義一個邏輯的尋址,選擇最佳路徑傳輸,路由數據包;
典型協議:IP,IPX,ICMP,ARP(IP->MAC),IARP;
PDU:packet/數據包;
設備:路由器
備注:實現尋址
============================================
傳輸層:
作用:提供可靠和盡力而為的傳輸;
典型協議:TCP,UDP,SPX,port(65535個端口),EIGRP,OSPF,
PDU:fragment 段;
無典型設備;
備注:負責網絡傳輸和會話建立;
=============================================
會話層:
作用:控制會話,建立管理終止應用程序會話;
典型協議:NFS, SQL, ASP, PHP, JSP, RSVP(資源源預留協議), windows,
備注:負責會話建立;
==============================================
表示層:
作用:格式化數據;
典型協議:ASCII, JPEG. PNG, MP3. WAV, AVI,
備注:可以提供加密服務;
===============================================
應用層:
作用:控制應用程序;
典型協議:telnet, ssh, http, ftp, smtp, rip, BGP, (未完待續)
備注:為應用程序提供網絡服務;
================================================
Q:什么時候有PDU?
A:當需要跟別人通信時候才有。
century
zhs***[email protected]
王銀輝
dbs***qq.com
先說一下這些協議,在互聯網還沒普及時,這些協議就已經出來,隨著后來數據日漸豐富,協議種類也在累加。
對于我們來說網絡世界豐富多彩,對于互聯網來說也就是數據根據相應的規則在跑來跑去。(這些規則就是協議)。就像早上你開車到公司,路上遵守交通規則。然后安全抵達公司。就相當于完成了一次信息發送。廢話多啦,開始正題!
樓上說的OSI模型是一種接近完美的理論,注意這種模型只出現在教課書里,這種模型是在TCP/IP協議已經成熟之后提出的,可以理解為升級版。但是并沒有流行出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出現時間較晚。
2、參雜了太多政策的考量,并沒有單單從技術角度出發。
3、…………還有幾點給忘啦,反正就是沒流行起來。
所以網絡數據傳輸是TCP/IP的天下。
TCP/IP協議是一大堆協議的集合,TCP/IP協議分為四層(也就是數據傳輸一次主要經歷以下4個步驟),分別是從上到下為:應用層,傳輸層,Internet,物理層。
假如你給你的基友發一個消息,數據開始傳輸,這時數據就要遵循TCP/IP協議啦,你的電腦會做出以下動作,這些動作你是看不到的。
1、應用層先把你的消息進行格式轉換,你的消息是文字還是圖片,還是成人視頻并進行加密等操作交給傳輸層。(這時的數據單元(單位)是信息)
2、傳輸層將數據切割成一段一段的,便與傳輸并往里加上一些標記,比如當前應用的端口號等,交給Internet。(這時的數據單元(單位)是數據流)
3、Internet開始在將數據進行分組,分組頭部包含目標地址的IP及一些相關信息交給物理層。(這時的數據單元(單位)是分組)
4、物理層將數據轉換為比特流開始查找主機真實物理地址進行校驗等操作,校驗通過,開始嗖~嗖~嗖~的住目的地跑。(這時的數據單元(單位)是比特)
到達目的地后,對方設備會將上面的順序反向的操作一遍,最后呈現出來。
個人感覺已經通俗易懂啦!這些東西都都理論知識,屬于基礎建設,前輩們都已經幫我們鋪好路啦。
王銀輝
dbs***qq.com